謝孟祥
現職
台大醫院小兒整形外科主任
台大醫院專任主治醫師
經歷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總住院醫師
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顱顏外科研究員
阿嘉是罕見疾病克魯松症(Crouzon Syndrome)患者,因為顱顏骨縫早
期癒合,頭顱停止生長,造成前額骨及顏面骨極度後縮,後腦高高突起,眼睛
凸出。嚴重後縮的顏面骨使阿嘉呼吸困難,所以他從小做了氣管切開,又因為
腦壓過高,因此一歲多時做了顱骨擴張手術,將前額骨和上眉骨往前拉開減壓
。
隨著年紀增長,阿嘉的中臉(下眼眶到上顎骨)後縮越來越嚴重,影響他
的呼吸、語言、進食,而每次做顱骨擴張手術,都需要用鈦金屬網片來修補顱
骨空隙,使他的頭頂佈滿了金屬網的「補釘」,因此8歲時又進行第二階段的中
臉前移手術。
這項手術是將他的中臉骨沿下眼眶內側至鼻樑上緣整個打斷、切開,往前
移。切開位置的附近有腦、眼球、重要的神經及血管,醫師在術中幾乎看不到
這些構造,手術難度非常高,早期全憑醫師的經驗,或透過手指碰觸骨頭慢慢
摸索。台大醫院整形外科團隊利用最新的電腦輔助顱顏手術系統,術前以電腦
斷層影像轉換3D列印出頭顱模型,做好手術計畫,減少手術中的嘗試及錯誤,
讓開刀時間比往常縮短了一兩個小時。
2D變3D,虛擬變實體
過去的顱顏影像不管是X光片或電腦斷層,都是2D平面影像,隨著科技進
步,現在可用電腦軟體將2D變成3D。這個轉換過程,就好像一片一片的吐司片
層層堆疊,最後組成一個麵包團,而每一片電腦斷層影像,就是薄薄的一塊吐
司片,最後組成人體的3D解剖構造。初期的電腦斷層每一片都很「厚」,隨著
攝影技術越來越進步,目前院內最精細的電腦斷層可細到一片只有0.4mm,厚
度越細,資料越多,組成的3D系統就越精確。
電腦3D系統可將電腦斷層影像轉換3D列印模型,讓醫師在模型上模擬手術
如何進行,甚至實際動刀;電腦還能做出多層次3D模型影像,同時呈現骨頭的
構造及皮膚等軟組織的層次。
術前3D模型模擬提升手術成效,阿嘉開心變帥了!
困難的顱顏外科手術由於切口小,手術部位幾乎看不到,因此需要術前3D
模型模擬,協助醫師開刀。例如病人原本兩邊顴骨不對稱,要做手術移到對稱
的位置,術前可在電腦上做出3D頭顱影像,在下眼眶上左右畫一條參考線,再
將顱骨影像往後仰,同樣位置再劃一條參考線,利用兩個面達到3D定位的效果
,手術時再依電腦模擬的結果,將顴骨準確移到對的位置上。
又如阿嘉透過術前3D模型模擬,第二階段除了中臉前移手術,醫師也幫他
做了頭形重塑,甚至嘗試將頭上的金屬補釘化零為整,在3D模型設計出整片頭
殼,再翻模做成金屬頭殼幫他蓋住所有缺損;手術中也利用電腦導航輔助系統
,讓手術執行更準確,逐漸長大的阿嘉也很開心自己變帥了。
除了術前3D列印模型、術中電腦手術導航,醫師也會3D列印輔助植入物做
患部的修補,或3D列印導引板協助手術的進行。未來台大醫院還將規畫採購3D
照相系統,做術前、術後手術的紀錄與資料研究。
科技來自人性,3D醫療價值來自手術的需求
講到3D醫療,大家會有一個盲點是「一定要用3D才能讓工作變得很先進
」。固然,3D列印一個東西很容易,但醫師要做的並不是用3D印出一個東西,
而是先想想:「我的手術要做什麼事情?有哪些困難?現有的技術可以幫我做
什麼?」因此,重點不在「要用3D做什麼」,而是「你需要什麼技術,其中有
多少是3D可以做到的」,這才是3D醫療真正的價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