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育賢.jpeg



林育賢

現職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整形外科主任
經歷
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醫院整形外科,睡眠外科進修
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新光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住院醫師
新光醫院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以傷口治療發展史來說,近代於1958年開始談及傷口濕潤癒合,到2003年所談
的傷口床準備、2005年的傷口處置TIME原則,近年來才逐步發展氧氣於傷口
治療的定位,Dr. Finn Gottrup於2017年EWMA/JWC 中詳細介紹氧氣於傷口
癒合的重要性:氧氣濃度低時傷口癒合過程緩慢。常見如壓瘡、糖尿病足部潰瘍
、下肢動靜脈潰瘍傷口,嚴重者甚至會須進行截肢手術。國內外文獻都顯示,
糖尿病足部潰瘍截肢後的五年死亡率非常高。若藉由氧氣治療協助病人改善傷
口問題、避免截肢,對病人治療品質與整體醫療照護系統將會非常有效益。
傷口癒合所需氧量約為30~40 mmHg,低於這個界限常見傷口持續發炎、停
止生長,目前國內醫學中心會使用高壓氧治療久不癒合傷口,病人每次治療1到
2小時,藉由吸入高壓氧氣,提高血液中的溶氧量,達到末端傷口加速癒合效果
,效果顯著;但病人必須確保血管暢通,能讓吸入氧氣運送至末端的傷口,並
須注意避免高壓氧氣可能潛在的風險,故需專業受認證醫師方可執行治療。
鑒於操作的便利性,國外學者研究於傷口局部直接供給氧氣,這種局部供氧
療法稱為Topical Oxygen Therapy (TOT),TOT的好處為不需要透過體內血循
環輸送氧氣,直接提供傷口局部的氧氣需求,活化局部組織,加速傷口修復。
早期因為局部供氧裝置十分笨重,攜帶不便,病人需固定於某個區域治療,療
效期間也有限制,十分不便。隨著技術改良、劍橋大學所提出的技術使局部氧
氣治療裝置已能達到口袋大小,提供24小時的全天氧氣治療,傷口照護將可以
脫離醫院場域限制,病人傷口清創後可於居家照護,對於慢性傷口病人而言,
可以在家使用TOT治療、減少就醫成本,於國人的傷口照護領域實為一大福音

台灣因人口老化,患有慢性傷口病人數量快速上升,如何有效照護已是非常
重要議題,除傷口治療外,尚須考慮病人支付能力、生活便利性、操作簡易性
等,今年度國內廠商引進由劍橋大學研發、專利技轉之TOT裝置,為台灣目前
唯一的攜帶型局部氧氣治療,操作簡單,已開始執行相關臨床試驗,預期將能
成為台灣臨床醫師處置傷口一大利器。

arrow
arrow

    Story整形春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