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勳照片.jpg

 

李宗勳

現職
秀傳醫療體系研發創新中心 副院長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工程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助理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整形外科 主任
中華民國傷口醫學學會 理事長

整形外科是外科領域中一個很特別的科系。要成為一位整形外科專科醫師之
前必須取得一般外科證照、完成排訂的專科訓練才可以參加考試取得證照。訓練項
目包括頭頸部腫瘤、皮膚及軟組織腫瘤、先天性畸形、創傷、骨折、顯微重建手術
、燒燙傷 、傷口醫學、醫學美容相關手術等尖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回顧近
十年整形外科的發展百家爭鳴,已經達到學術界的最高境界。在這個至高點,我們
是否應該思考在未來的10年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事情?讓未來加入整形外科這個大
家庭的新學員能夠在所屬的領域再更上一層樓。

從現行的國家政策不難發現傷口照護、長期照護、大數據、精準醫療、人工

智慧及細胞免疫療法這些指標性項目,隨著跨領域合作、特管法的開放都將大幅度
改變未來的醫療模式。除此之外由於太空產業的迅速發展,國外已經有許多大型的
私人機構預計在未來的五至十年內人類將可以移民至月球及火星。當人類移居至此
極端環境下,除了發展食、衣、住、行、育、樂等相關領域外,醫療發展也絕對是
必須高度重視的,有鑒於此太空醫學也將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主流發展項目。綜觀
過去所舉辦的年會及教育訓練課程,到目前為止參與這些指標性項目的整形外科外
界成員並不多,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興新項目是需要團隊和跨領域合作經營而非一
兩個人可以完成。舉人工智慧為例,人工智慧 (AI) 是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 )的一個重要領域,早期就被廣泛運用在工業界。主要目的是利用電腦來
代替人類解決繁雜的認知與辯識問題。這些技術大體上分為「需監督執行」和「無
需監督執行」兩種學習方式,「需監督執行」主要使用包含預期結果的訓練資料,
而「無需監督執行」則使用不包含預期結果的訓練資料而由電腦自行判定。當我們
提供 AI 越多資料的時候,它就會變得更加精確、聰明及提升效率。除此之外更可
以在沒有監督下得到正確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在智能化的同
時又有一項技術「IoT」又稱物聯網,它所扮演的角色即是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
的物件實現互聯互通的連結(如iwatch可以和智慧型手機互相串聯)。由於 IoT 的
出現,感應器技術讓需要分析的資料量也大幅度增加,相對的也讓人工智慧更加先
進確實。但是問題來了,那整形外科的技術和Know-How 在人工智慧裡面扮演什
麼角色? 就如同先前所提及的,一位整形外科醫師除了必須要對整個人體不管是神
經、血管、骨髂及軟組織有全面性的了解外,更要對於箇中的交互連結暸若指掌。
就因我們對於整體的結構和身體的變化十分了解,當然要從中找出好的研發項目絕
非難事。創意來自於需求,也用來解決問題。相信所有的整形外科成員皆擁有相同
的能力。

台灣醫療技術獨步全球眾所皆知,隨著世界潮流的改變目前政府也正全力朝

向尖端醫療的方向邁進。經過SARS 、八仙塵爆到武漢肺炎等國際重大事件的洗
禮,台灣醫療表現得可圈可點。 傷口照護、長期照護、大數據、精準醫療、人工
智慧及細胞免疫療法這些指標性項目在國家的全力支持下,台灣的醫學也將走向一
個全新的領域。回顧過去整形外科的地位在國外也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亦是領頭
羊。未來的十年,期許有更多的整形外科成員加入這些重點發展項目,也期盼開拓
一個全新的局面將台灣的整形外科推向醫學界的另一個高峰。

arrow
arrow

    Story整形春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