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榮賢.jpg

 

謝榮賢

現職
臺大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經歷
美國路易斯維爾 Christine M. Kleinert Institute手外科臨床研修醫師
臺大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臺灣手外科醫學會理事
臺灣大學醫學院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

謝榮賢醫師是手部外科的專家,他說:「手麻有不同原因,醫師可由症狀的不
同做初步判斷,有時仍需要借助儀器幫助確診。在適當的治療下,病人都可以
得到良好的恢復效果」

手麻的常見原因
手麻大致可分為三種,如果是手腕處的正中神經被壓迫,就是「腕隧道症
候群」,若是手肘部位的尺神經被局部纖維組織或骨刺急性或慢性壓迫,稱為肘
隧道症候群;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因為頸椎到手部的神經被壓迫到而產生手麻。
謝醫師說,這些症狀較容易出現在勞動的人身上,因手部使用過度而產生
,另外也可能是身體老化,以及慢性糖尿病等所造成。

不同病因有不同症狀
謝醫師說,如果是腕隧道症候群,初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
(註)晚上比較會麻,有些病人會睡到一半感到麻而醒來,主因是睡覺時手不
會動,此時手會比較腫,壓迫神經比較厲害。病程到了中期,白天時也會麻,
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騎機車、拿手機,甚至扣釦子、拿杯子等細微動作
會出現障礙。

註:橈側為靠拇指的一側,而靠小指的一側為尺側
如果是肘隧道症候群,會造成感覺、運動功能受損。感覺功能的受損包括前
臂內側及小指、無名指有麻及刺痛的感覺。初期手肘彎曲的時候比較麻,伸直
的時候不會麻。而側睡的人通常是手肘彎起來睡,因此起床時比較會麻。病程
中期的時候,手肘不彎曲也會麻。另外,如果是運動功能受損,代表長期的尺
神經壓迫,會造成手掌肌肉無力,而使手部握東西的力量下降。

完整的診斷幫助找到病因
謝醫師說,在診斷上,整個上肢的神經功能都要加以評估,檢查看有沒有上
述的症候。脖子及肩膀也要檢查,以排除神經在頸椎及肩膀的壓迫。有時候會
安排上肢的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來幫忙診斷的確定,在比較嚴重的病例,理
學檢查時可發現手部握力下降。

常用的治療的方式
謝醫師說,治療目標是減少疼痛及麻木的感覺,同時也可以預防因為長期
神經壓迫所造成的肌肉無力。醫師建議一開始先做保守治療,不進行手術,用
復健的方式,戴護腕或手肘護片,避免手腕或手肘重覆彎曲及伸直。維持伸直
的狀態比較不會壓迫到神經,但如果工作不方便戴這些護具,就睡覺時戴。另
外,也可以用打針的方式,在手腕的地方打類固醇,消腫後比較不麻,但糖尿
病患就比較不適合這麼做。

若保守治療沒效,手掌肌肉無力或是疼痛及麻木的感覺一直没有改善,可以
考慮手術。謝醫師說,手術就是把手腕處壓迫正中神經,或手肘處壓迫尺神經
的筋膜韌帶切開,另外在肘隧道症候群也需要將神經移動到比較不㑹被壓迫的
位置,例如尺神經是走在手肘內側骨頭的後面,要把它往前移,神經會走得比
較順比較不容易被壓迫。

術後配合醫囑恢復快
肘隧道症候群在做完手術後,少部分病人可能會持續有疼痛及麻木的感覺
,但大部分病人隨著時間過去,這些不適感㑹慢慢改善。有些醫生會建議打石膏
一個禮拜,謝醫師提醒,在術後前一個月不要拿重物,一個月後開始可以拿一
公斤左右,兩個月後就沒有重量限制。謝醫師說,除非病人肌肉萎縮才需要做
電療復健,大部分不需要做復健;而腕隧道症候群在術後也不需要做復健,開
完刀隔天大部分病人症狀就改善了。

arrow
arrow

    Story整形春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