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承仁 照片調亮 (3).JPG


張承仁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專任主治醫師
國際雷射醫學會理事長
經歷:
長庚紀念醫院外科學教授
長庚醫訊總編輯
長庚紀念醫院一般整形外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
第十四屆亞太雷射醫學會主席
世界雷射醫學會主席

-----------------------------------------------

專訪/張承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兩岸整形外科學術交流和技術交流將近十幾年,早期是以大陸的一線城市為主,例如北京、上海等,之後慢慢轉移到南京、西安、大連等二線城市,目
前大陸仍在不斷進步和蓬勃發展,令不少台灣醫師躍躍欲試。不過礙於兩岸法規、體制和環境不同,醫師對於西進大陸恐怕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台灣經濟發展快速,專業分工精細

  兩岸整形美容的差異,與國民生活水準有關,早期台灣的經濟發展比大陸快速,整形美容的發展也比大陸早,主要跟隨日本或美國的技術和模式發展;
大陸後來急起直追,但剛開始在制度上、整形的類別分野(細分科)上,沒有台灣來得專精。台灣的特色醫療,標榜醫師本身的專長,例如有人專做內視鏡
,有人專做雙眼皮等;大陸一般來講尚未到達這樣的狀況,但將來可能朝此方向發展。

核心技術首屈一指,大陸視為標竿

  由於早期的分工,造就台灣國際醫療的特色,所以在政府所列的幾項國際醫療特色當中,整形方面就佔了兩項,一項是顱顏整形,另一項是顯微手術。
這兩項核心技術,台灣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尤其顯微手術更登上Discovery,可說是早期大家努力的結果累積至今。對於這些核心技術,大陸把台灣當作標竿
,所以兩岸差異性是存在的,可是他們知道如何彌補差異。

台灣重質、大陸重量,彼此或可互補

  兩岸整形美容的發展雖然不同,但可互補。在技術上,大陸因為人口眾多,整形醫美是以量取勝,動輒幾千幾萬例的經驗,台灣無法與之相比;不過台
灣以質為主,臨床上的手法比大陸細膩。至於整形方面的研究,台灣研究方法比較好,較符合國際的標準,大陸則比較亂,因此有些期刊不太相信大陸的研
究。如果台灣在質的方面與他們的量互補,在研究方面也做一些研究方法的探討,讓他們的整形美容做得更精緻,應是很好的互動關係。

多了解,赴陸發展不必又愛又怕

  兩岸交流平台主要有二,第一是海峽兩岸整形美容交流協會,裡面集合兩岸優秀的整形美容醫師,這些老師或醫師把經驗及成果往下傳承,對兩岸的整
形美容都有很大幫助。第二是政府大力推動國際醫療,於2015年推出國際醫療服務旗艦計畫。據統計,當時每年來台的國際醫療人數約有七、八萬人,市場
價值達四十億元,若反過來是到大陸去的話,市場更大。不過大陸的法規可能越來越嚴,醫師若單打獨鬥也非常冒險,因此需要這個平台,提供後進醫師到
大陸發展的管道和一些保障。

  台灣市場就這麼大,而大陸正急起直追,後輩醫師有未來願景,卻對大陸又愛又怕。透過交流,可以開拓大家的視野,正確的了解大陸,只要多了解,
就不會怕,慢慢建立一套與大陸交流的系統和方法。


對「STORY整形春秋」雜誌的期許

  我對這份刊物抱持很高的期許,因為它呈現台灣整形外科活潑的一面。以前的期刊偏重學術性,現在透過活潑的報導,可以提升整形外科醫師在台灣的
影響力,並且讓學會的會員知道很多實例和經驗,而不需要那麼拘謹。其實,整形或美容本來就有輕鬆的一面,希望這本雜誌發揮它的傳播力和價值,成為
正規雜誌之外另一個經驗傳承方式。

arrow
arrow

    Story整形春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