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靜芸醫師(口述)

現職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謝雅雯撰稿(整理)

國內整形泰斗林秋華醫師今年5 月仙逝,同為整形外科的林靜芸醫師回憶叔叔過去的點滴,她認為,林秋華醫師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而追憶他的人生更可使我們從中找到許多能學習的地方。

林秋華醫師自幼父母接連離世,林靜芸的父親是他的大哥。她回憶,當年林秋華醫師想要學農,但報考中興大學農業系的前一天吃壞肚子,考試當天腹瀉沒有考好,當年遇到國防醫學院在招考自費生,報考後,陰錯陽差當了醫師。畢業後分發去金門,遇到823 砲戰。當年物資缺乏,林靜芸說,其他人都會請家人寄食物、日用品到金門,但林秋華醫師卻請她父親寄外科的教科書,讓他可以在金門按書操作手術。

不為人知的祕密:與羅慧夫醫師的約定
林秋華醫師為馬偕醫院的整形外科創科醫師之一,林靜芸說,當年羅慧夫醫師來到馬偕,是由林秋華醫師教導他作一般外科手術,當羅慧夫醫師返美後,學會唇額裂手術返台,換他指導林秋華醫師作兔唇手術,「他們倆人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羅慧夫醫師在1976 年離開馬偕醫院,擔任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林靜芸說,「當年大家都問羅慧夫醫師為什麼沒有帶林秋華醫師一起去」,但真正的實情是他們有個約定,因為馬偕醫院是當年栽培大家茁壯的地方,如果醫師們集體離開馬偕,就像是被連根拔起,所以當時決定由林秋華醫師留在馬偕醫院,讓馬偕不至於面臨重大人才流失的危機。

隨時準備接受新的知識
林秋華醫師是一個非常熱愛學習的醫師,「他隨時準備好接收新的知識。」林靜芸細數著林秋華醫師的求知慾,「35 歲去美國密西根當住院醫師、接受整形外科訓練,44 歲去日本學顯微手術、49 歲到以色列學雷射、甚至到了50 歲還在學習內視鏡」,遇到新的醫學知識,就有什麼學什麼,很值得年輕人學習。

林靜芸也提起過去印象深刻的經歷,以前跟著林秋華醫師開刀,已經事前規劃好要如何進行手術,但他回去看到新的醫學雜誌,隔天一來,就跟我們說要用新的術式,「每個人真的會被他氣死」,但這也說明林秋華醫師喜歡創新的特質。

50 歲當開業醫但從沒放棄最愛的重建
林秋華醫師一直到了50 歲才當開業醫師,林靜芸說,他跟別人不一樣,不是專做雙眼皮、隆鼻與隆乳,「他買了顯微鏡和內視鏡」,也常接下乳癌病人、燒燙傷植皮病人等皮瓣移植手術,雖然美容比較賺錢,「但他沒有放棄過重建手術」。

從不忘記自己醫師角色
林靜芸直言,林秋華醫師與父親兄弟是誠實出了名。她回憶,之前與林秋華醫師一起進行一個皮瓣手術,病人麻醉,胸部皮瓣取好之後,「他一直在想到底如何移到臉部較好」,由於想不到最好的方法,就決定縫回皮瓣。她說,一般醫師會找理由,可能是麻醉情況或是病人身體狀況不許可,以致於無法完成手術,但林秋華醫師卻不掩飾地跟病人說,「我們今天皮瓣取好了,但還沒有想到最好的方法移過去,所以抱歉,只能做到這裡」。

「第二個特色就是不貪財、不求名。」林靜芸說,林秋華醫師的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台北醫學院的教職都是別人找上門拜託的,「他覺得有刀好開、就很開心,因為對他而言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當一名外科醫師」,他從來就不深藏他的經驗與知識,只要有醫師想學習,一定馬上答應讓他刷手幫忙,想學什麼就毫不隱藏的告訴你,遇到年輕人有新的想法,他也願意化身為學生,「以前你來看我學,現在換我跟你學」,是一名非常令人敬佩的長者。

人生安排的堅持並維持
林靜芸指出,林秋華醫師除了醫術,最讓人佩服的就是「堅持」,是她所見過最能堅持的人:每天都會運動,不論是出國見習、參加學會活動,他都會撥時間走路、游泳、或是打高爾夫球。開業後,也維持運動的習慣。他的執著也表現在對整形外科的喜好,終身熱愛學術,退休之後仍然勤讀國內外整外雜誌。終身鍛練、終身學習的精神,令人敬佩。

 

arrow
arrow

    Story整形春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